一起公益訴訟案敲響警鐘 選購保健品 請你多當心
近年來,保健食品行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,市場上保健食品質量參差不齊,部分產品甚至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。1月11日,尖草坪法院發(fā)布消息,該院依法審結了一起由區(qū)檢察院提起的銷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,再次為保健食品市場的規(guī)范敲響了警鐘。
2023年3月份以來,被告人車某某明知進貨的保健品沒有相關資質且含有有害成分,仍以2645元的價格購入315顆男性保健品“小蜜丸”,并在尖草坪某小區(qū)以10元至20元不等的價格銷售給他人,獲利400元。案發(fā)后,現場查獲“小蜜丸”162顆。經檢測,該“小蜜丸”內含有西地那非、他達拉非等國家明令禁止在食物中添加的物質。
經尖草坪法院審理認為,被告人車某某銷售明知摻有有毒、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,其行為已構成銷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。綜合考慮本案的犯罪性質及其社會危害性以及被告人的認罪態(tài)度和自首、退贓、賠償等情節(jié),對其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,并處罰金人民幣7000元,對其退繳的違法所得人民幣400元依法予以沒收,上繳國庫。同時,被告人車某某除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外,還被判處承擔銷售金額三倍的懲罰性賠償金1200元,并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。
案件審理結束后,法官表示,西地那非、他達拉非均為處方藥,是國家明令禁止在食物中添加的物質,必須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,不當服用可能會對服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脅。本案中,車某某為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,私自銷售含有西地那非、他達拉非成分的保健品,其行為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健康權益,也影響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,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。
法官提醒,消費者一定要提高對有毒、有害食品危害性的認識,購買保健品要選擇有資質的醫(yī)藥機構,并在醫(yī)師的指導下服用,確保買得安心,吃得放心。一旦發(fā)現有商家違規(guī)售賣有毒、有害保健品,應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。
【特別聲明: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,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,不具有任何商業(yè)用途,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,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將迅速處理,謝謝!】